12.7冬日暖阳,夏晓华名师工作室迎来了第八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上、下午两场。上午在永嘉中学举行,下午在永嘉职教中心举行,工作室部分成员以及永嘉其他学校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上午,永嘉中学王立和李小靖两位教师为我们开出了两节公开课。
首先是王老师的《正方体中截面问题的探究》。王老师擅长以变式为特色,借助GeoGebra动态演示,探究了正方体中的截面问题。王老师课堂幽默,与学生互动自然,富有想法。

李老师的《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李老师从课前作业引入,探究出与三次函数的图像对称性的相关结论,并应用结论解决问题。李老师逻辑清晰,富有亲和力,板书漂亮工整。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借助平板辅助课堂教学,体现永中课堂信息化特色。
温州市数学教研员叶事一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并分享了2023年浙江省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蔡畅老师的作品《变量的相关关系》,给出了教师课堂应该少讲精讲点拨讲、注重问题的情境性、问题串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特殊到一般的原则等建议。
本次活动,不仅仅感受到了两位老师的精彩的课堂,老师的充分备课,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借助平板的全方位师生互动。更是从叶老师的讲座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优质课堂的生成过程,一堂好课的发生发展为我们带来的思维冲击,远比听一堂好课收获的更多。

采他山之石攻玉,纳百家之长厚己。
下午,永嘉职教中心教师林晶杰老师、永嘉学院李倩楠老师和永嘉中学谷叶芬老师就《4.1.1任意角》这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
林老师的教学设计回归教材,知识点脉络清晰,关注学生答题情况,课堂饱满。

李老师从“周而复始,却也生生不息”的视频引入本节课,借助如何调整闹钟实现旋转量和旋转方向的突破,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特色鲜明。

谷老师从全红蝉跳水着手解决为什么引入任意角,课堂语言逻辑严谨,板书作图规范,展示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三位老师的课各具风格,带给听课老师满满收获和深刻启发。课后,永嘉中学陈献娟、职教中心的林献冬老师,上塘中学的胡力敏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其他老师也对三节课进行激烈的讨论,“以课促研”,积极拓宽教学思路。从普职高的学情和教材的不同,分析了各位老师的备课,上课,和课后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困惑。“教与评”都是激起了思维碰撞的火花。特别是职教中心发展中心主任徐建永老师,不管是普高还是职高不能由老师推着学生走,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生成属于他们的课堂这句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最后,夏晓华老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优势,对本节课的普高教材和职高教材进行对比。普高教材注重数,偏抽象;职高教材注重形,偏具体,知识点较少;并提出本节课应该解决的三个问题:1.为什么引入任意角?2.如何进行概念推广?3.推广之后如何嵌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以此课为背景展开了关于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讲座,数学新知的引入应关注实际生活的需要和知识本身的需要,问题情景的设计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要让情境服务于教学内容,应该要注重功能的最大化!对此与会老师都深感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普高课堂,也有职高课堂,给普职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快教师成长,为工作室持续培养优秀教师添砖加瓦。